初春时节,走进开发区·铁山区大王镇港西村,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。农家小院旁新修的花坛与整洁的竹篱笆相得益彰,富有港西特色的墙绘栩栩如生,老人们在广场上悠然自得地下棋聊天,处处洋溢着和美乡村的温馨氛围。
港西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,是国家级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。自2021年以来,大王镇投入200万元打造红色革命教育基地,李清烈士纪念馆、红十五军组建地旧址、港西演武场等一系列红色文化场所相继建成。港西村通过深挖红色史料,弘扬红色文化,释放“红色IP”效应,创新推出“红色教育在馆内、军事训练在营地、劳动实践在田间、吃饭住宿在农家”的红色研学模式,累计吸引数万人前来接受红色教育,“红色港西”声名远播,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红色引擎。
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,港西村结合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,探索出党建引领红色赋能的乡村治理新路径。按照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”原则,构建了“村党支部—湾组党小组—红色网格—村民”四级组织体系,凝聚各方力量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,为和美乡村建设筑牢根基。
在村级“幸福食堂”的建设运营中,该村推行“党建+幸福食堂”模式。经费保障上,村党支部负责筹措日常运营资金,构建“财政资金主导、集体经济协同、社会捐赠配套”的资金机制;日常管理方面,由村党组织监管,成立管理理事会并建立健全运营机制;食堂开业后,无职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协助各项工作,倾听老人们的心声。
“真没想到,平日参加人居环境整治活动,帮着调解邻里矛盾,积攒下来的积分居然能兑换这么实用的电热水壶?!比涨?,在港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,村民李伙胜开心地说。
为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治理的积极性,港西村构建“党建+积分”乡村治理模式。将志愿服务、环境整治、矛盾调解等10余项事务纳入积分体系,形成“参与村级事务挣积分—积分兑换生活物资—累计积分评定星级家庭”的闭环机制。
港西村党支部书记李和平介绍,自2024年推行积分制以来,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达35次,由村民自发组建的“乡贤理事会”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7起,文明家庭占比提升至82%,文明新风在港西村蔚然成风。
在积分制的激励下,村民主动认领了12处村道保洁区域,曾经的闲置空地变身为充满生机的“共享菜园”,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,还增进了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邻里关系更加和睦。(黄石日报 记者 张春玲)